经过60多年的发展,数控技术已趋于成熟,机床革命正向着大型化、精密化、微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在这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件事一直伴随着机械工业的变革,即 CNC工艺的解析。本文就是对轴承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编制加工,实现精密加工的目的。
套管的整体长度是40毫米,套管的最大直径是Φ58毫米。从零件图的左侧看到,该部件包括一个最大直径Φ48毫米、最小直径为Φ32毫米的喇叭形通孔。外圆包括一个直径为20毫米、直径为20毫米的槽口。从零件图的右端看,工件的右侧有一个5毫米宽,6毫米深的端面凹槽,见图1。
高台的外型是双端平台和宽槽的结合体,两侧的高台长度取决于槽宽的闭合大小,底部的精度是0.016和-0.016, Ra是1.6,这样的凹槽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这样我们就得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精确度和刻槽的要求,这要依靠工艺安排来保证。面对零件右侧的凹槽,它的表面粗糙度不高,但精度却很难保证。因此,在使用端面槽刀的时候,需要对端面槽刀的工艺参数和刀刃的结构进行改进。
根据轴套类零件的几何形状、毛坯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等因素,选择了南京机床有限公司的 FANUC OI系统和前置刀架。
①用钻头将底部钻孔加工完毕;②平面平面;③用35度的偏刃车削外圆,如左图所示,在宽槽的右边,用45度的斜角来完成宽槽的一段;④利用钻孔刀具实现工件的圆锥形孔加工;⑤翻转装夹零件图例,用百分计做周长,保证工件在右边凹槽底部的切割机。保证总长度和阶梯长度;⑥采用35度偏刀,实现了右图右外圆确保槽底尺寸一致性;⑦用端面槽刀切割端面沟槽,在程序设计时要留出充足的空间,以便便于加工出端面沟槽,见附图2。
主要内容:①外圆刀具(外圆85度 S);②外圆刀(左偏刃36度);③外圆刀(36°右偏刃)、外圆刀(端面刀)、凹槽刀具(3毫米)、凹槽刀具(4毫米)、⑦内槽刀具(4毫米);⑧外螺纹刀具(60° x1.5);⑨带螺纹的内螺纹刀具(60° x1.5);⑩Φ16的内孔镗刀;11 (Φ20)内孔镗刀。
主要内容:①三根(0-75毫米);②0-150 mm的游标卡尺;③内径千分尺(三把0-75毫米);④螺纹测微仪(25-50毫米);⑤深度测微仪(0-50毫米)。
2 轴套零件加工工序卡的编制流程,通过设备的选择、切削参数的优化和最后的加工程序的编写,可以使零件的图样、精度、技术要求、表面光洁度的要求等都得到了精确的体现。在程序设计中,主要实现了零件的形状精度和局部尺寸精度,这部分可以通过人工编程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人工编程时只需根据不同的外形工位选择不同的加工方式,按照特定的程序指令编写程序即可。而在程序设计中,首先要建立模型,然后使用 CAXA软件,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模拟和后处理。最后将程序导入数控机床,调用程序,操作完成即可。
3 工艺文档的填制
将工序填入零件加工参数卡,见表格1。
4 结论
cnc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而数控工艺编制能力反应企业技术能力、人才储备以及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精尖承接能力。但是,由于设计需求的改变,工艺编制技术也会随之改变,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得到改善。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