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关键词:
我国制造遭遇中低端和高端制造竞争优势多重外流
作者:网络 2012-9-7
据前段时间的一次进行调查,有近40%的英国民营企业准备把工厂从我国迁回英国,无论这个位数是否准确,这一态势对我国制造来说,都将构成考验。
商务部数据显示,外商直接股权投资(FDI)自去年11月末年来,只有5月末环比出现0.05%的短暂环比正快速增长,其他月末均为负快速增长,其中6月FDI环比回落6.87%。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民营企业目褐,但随著英国“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有序推进,英国民营企业和技术流出将渐渐逆转,可能将由国外直接股权投资净石油输出转变为净出口品,这不仅会导致英国民营企业外流,而且其种种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亚洲地区民营企业,使我国的吸引力下降。
2010年8月英国通过《制造业促进法令》,将暂停或减少供制造业使用的出口原料的关税。英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该法令可能将使产值增加46亿英镑,并缔造近9万个劳工市场机会。2010年9月的《缔造英国劳工市场及结束人口迁移法令》提出,将为从国外迁离劳工市场职位的民营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中止为向国外迁移工厂和生产民营企业提供的几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2012年初,奥巴马发表第三次就职演说,确定其2012大选竞选主题,并提出由英国制造、亚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英国价值等四大支柱,重构国家永续经营方式建设的蓝图,英国甚至要成立对外贸易执法部门进行调查我国山芥对外贸易行为,誓言把外流的英国制造占为己有。
英国制造回归声势浩大,我国制造又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大考验。
一直年来,基本要素红利是我国高速快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在各种有利条件下,股权投资我国的民营企业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亚洲地区生产性民营企业不断流入我国。然而,随著人口有利竞争优势的消失,中美两国部分金融行业劳力生产成本差别快速减缩。雷米雷蒙县,以英镑计的我国工资将每年快速增长15%~20%,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在考量英国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后,我国沿海地区地区与英国部分低生产成本的州之间劳力生产成本以往巨大的差别有可能将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如果考量航运生产成本以及各种隐性生产成本、供应链生产成本,我国的总体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将变得微小。
当然,劳力并不是发生改变我国竞争力的唯一因素,我国的基本要素价格普遍在下降。2010年以来,我国的电力生产成本已飙升了15%。出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能源消耗民营企业的优惠税率的中止,也推高了这些占我国电力消耗74%的金融行业的经营方式生产成本。此外,我国工业工业用地已不再便宜。事实上,我国商业工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英国。在沿海地区城市宁波工业工业用地的生产成本为每平米11.15英镑,在南京为14.49英镑,在上海为17.29英镑,在深圳为21英镑。我国全国平均为每平米10.22英镑,相比之下,英国密西西比州的工业工业用地,每平米生产成本只有1.86英镑至7.43英镑,乔治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为1.30英镑至4.65英镑。虽然向西部迁移可以减少工业用地生产成本,但民营企业物流生产成本会出现较大下降,并有可能将丧失沿海地区的产业软件产业便利。
英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分析调查报告指出,大约10年前英国开始外包机械、计算机等占英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随著英国制造的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日益显现,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因为我国正快速加薪,而英国劳动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4倍。该调查报告预测,未来5年将有15%的英国民营企业从我国外流到英国亚洲地区,而最有可能将外流英国的制造业金融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这些类别的商品占英国从我国出口商品的将近70%,占英国消费者年均消费约2万亿英镑。
除了生产成本差别渐渐缩小,更多的也许来自于创新和技术的考验。前段时间两年,尽管英国经济基本面难有大起色,但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即达1480亿美元;民营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则远远超过这个位数。仅微软一间,2011年的研发资金投入即达95亿英镑,其中90%投向了极为关键的“云计算”应用领域,排名第二的英特尔2011年技术资金投入也有65亿英镑。在亚洲地区IT民营企业研发资金投入30强中英国有12家,其次是日本,有10家,我国只有华为一间民营企业上榜。2011年英国研发资金投入占亚洲地区份额的33%左右,是我国的两倍半。
高端制造是英国“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目标,英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可再生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加强攻关,这将推动英国高端人才、高端基本要素和高端创新软件产业发展,并保持在高端制造应用领域的研发领跑、技术领跑和制造领跑。
综合以上的分析,英国产业民营企业外流已经成为大态势,对于我国制造来说,必须把重振我国制造当做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绝对不能在逐步丧失生产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又由于创新滞后,而导致中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竞争优势的多重外流。
附件
【本文标签】
【数控零件cnc加工】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13751188387